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郑州市回民中学高中物理学科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4-12-10  作者:郑州市回民中学
 

郑州市回民中学高中物理学科发展规划

教研组长:陈玉甫

在创建学习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下,在第八次课程改革于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进入攻坚期的形势下,在郑州市回民中学构建绿色高效课堂的倡议下,我们物理教研组顺势而为,坚持研究与实践。为了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需要,我们特制订以下学科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1.      教师队伍:

我组现共有16人,其中30岁以下2人,30-4513人,45-551人,55岁以上0人;其中高级4人,中级4人,初级8人;省级优质课1人,市级优质课5人。

2.      本组最大的优势:

我组人多数集中在30-45年龄段,占到总人数的80%,而这个年龄段正是集工作精力与教育经验于一身的年龄阶段,若是教师专业发展到位,必然大有可为。

3.      本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提高年轻人专业发展意识,提升初级教师教研能力,增加中级教师比例。

二.信念作风

1.      师德组风:

作为教研组长应自觉提升自身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每学期积极带头开设示范课、专题讲座;每学期组织教师进行校内校外交流学习三次以上;组织各类教研活动,评估教研实效,并不断改进教研方式;对各年级年轻老师进行听课调研;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水准,与同组老师交流;不定期与校内其他教研组进行横向交流,加强学科间联系。

2.      学科宣言:

物理是理论和实验结合,基础和创新并重的学科。对物理中理论的学习可以培养同学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各种实验操作则对同学的动手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这两者又相互补充,两者的综合更加锻炼同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也是一门创造的学科。通过物理,人们合成了大量有用的物质。这也决定在物理教育中很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例如通过开展各种设计实验鼓励同学创新,实现自己的想法。当然,创新的基础是扎实的专业功底。这些锻炼对同学以后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物理一方面借助数学的方法和手段研究物质世界变化的规律,同时又为生物等学科提供理论基础,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这个特殊的位置使得学习物理的同学可以对自然科学有整体的认识。所以,物理学科的学习使同学对自然科学有更加宏观的认识,从而有利于进一步选择以及学习。

3.      年度规划:

愿景:我们组在过去四年的教学研究中,已经形成了“三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然而,在推广与应用的过程中遇到了阻力。三环节循环教学模式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归根到底,这一模式推广的阻力在于教师对每一课时问题设计的困惑和学生对于新的学习模式的不适应,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希望在未来六年做到以下三点:

①课时问题层次设计:问题设计具体到每一节课,形成学习问题库

②聚焦课堂评价:研究课堂评价,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教研一体化:让课堂教学本身成为研究的过程,使传统教研时间变为课堂教学研究问题和成果的交流时间

行动方案:在第一个三年,重点关注课时问题层次设计,根据教研组每个教师上课情况,安排教师负责若干课时的问题层次设计,利用教研时间进行全组教师交流、验收,合格后进入学科教学资源库;在第二个三年重点关注课堂评价,组内教师交流学习,逐渐形成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教育性、可行性的课堂评价体系。

三.队伍建设

1.      专业规划:

一个物理教师的教育能力与教育智慧归根结底在于其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以及对自我的理解。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理论,初级教师基本处于生存关注阶段,关注的焦点在于知识,我们希望初级教师能成为对学科知识精确把握的理智型教师;中级教师大多数处于任务关注阶段,担心如何完成学校的目标要求,而教育是学习的条件,是学习的外因,自然地、他们把关注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我们希望中级教师能成为关注学生、关爱学生的情感型教师;高级教师能轻松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能关注到学生的不同差异并采取措施,然而高级教师也进入一种高原状态,很难获得突破,高级教师自然会关注到自身的不足,需要对学生、知识、课堂进行灵活组织,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希望高级教师能成为组织型教师。

2.      途径方法:

途径:①读书—为研究而积累:初级教师-物理前沿、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相关书目;中级教师-人类学、教育心理学相关书目;高级教师-教育哲学,认知科学相关书目。

②交流—发现研究问题:交流学习心得,推荐学习书目,发现研究课题-定期举行读书交流活动

③研究—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教育行动研究;教学反思

具体措施:细化解读新课标,制定可操作性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与课程规划相辅相成,课程标准以叙述形式呈现出来,并没有规定每个课时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模式,所以,郑州市教育局发动各学校细化解读新课标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很紧迫,在教育局和学校教务处的直接引领下,我们首先集体学习新课标,明确细化解读新课标任务,以课例的形式来具体实施新课标解读特别是制定教学目标环节,要求:量化目标、可操作目标、具体目标、可评价目标。

不断学习,勤于反思

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能自觉的吸纳新理念,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尽量选择离教学实践“近一点”“实一点”“新一点”的内容,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每周阅读两篇教育教学文章,每月通读一本教学杂志,每月写两篇读书摘记,每学期精读一本著作,写相应的反思。争取坚持记教育教学日记,养成及时反思和勤于积累的习惯。

听课做题,积累功底

青年教师在学科专业经验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通过听课互评,做题把握考试动向,提升自己的学科专业功底,为教学提供保障。

课题研究,专业提升

课改的实验是全新的探索,探索的过程是很艰辛的,课改进入实施阶段后,利用好学校搭建的平台,在教研组内部互帮互学、合作交流、成果共享、共同提高,努力形成一种群体合作探索的氛围。

岗位练兵,展示自我。

积极参加学校开展“三讲活动”并且参加自荐课、推门课等系列活动,锻炼自己、展示自己、提高自我。

积极参与各类评比竞赛活动。

利用评优、评先活动,积极参与进行全方位的提升,教学是无止境的探索过程,我们都是参与者又都是学习者,面对新的问题要不断研究和探索,早日成为学科专家。

3.      重点项目:

  课堂学习问题分层设计—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对问题进行设计,为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我们为了学生而设计,因此设计问题应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发展水平。

  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通过评价研究,改进教学的每个环节,增强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四.课程教学

1.      国家课程规划:

(1)选用教材:高一、高二、高三皆选用人教版教材

(2)必修模块课程实施纲要:

物理必修内容包括必修1必修2两部分,分别安排在高一上学期和高一下学期进行学习。

   (一)教学方式:

①精打细算,严密规划。严格把握两天一个课时的节奏,不拖拉,不冒进。

②作业前置,课上交流。作业限时限量,将预习作业和课后作业都放在课下,做过感受过,上课的听课和交流才能够深入有效。

③引导和鼓励学生学会探究和交流。上课精讲精练,不要让学生养成依赖老师的习惯。学生经历感受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的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④老师发挥引导、点拨、提升的作用,激励学生主动和自觉学习习惯养成。

⑤即重视成绩又重视学习过程。起始年级注意学生学习乐趣培养。后才是好的习惯,过程做的好成绩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学习方式:

①以学案为基础,做好课前自主学习,带着问题进课堂。

②养成独立思考和钻研的习惯,相信自己。

③要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讨论中去,学会与同学沟通交流。

④答案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上、注意思考与表达的规范性、逻辑性及科学性。

⑤做好作业、测试过程中错题的标记、纠错和经常复习。学会阶段性的进行总结。

3)计划课时:

时间

章节

  

课时

1-3

9.1-

9.16

绪论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绪论

1

1课时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1

2课时  时间和位移

1

3课时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

4课时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

5课时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

章节测试1

1

3-5

9.17-

9.27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课时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

2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

3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

4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1

5课时  自由落体运动

1

6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1

7课时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

章节测试2

1

第一次月考 第6周(10.7-10.9

7-9

10.15-

10.28

第三章

相互作用

1课时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1

2课时  弹力

1

3课时  摩擦力

1

4课时  受力分析专题

1

5课时  力的合成

1

6课时  力的分解

1

章节测试3

1

10-12

10.29-

11.18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1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1

2课时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

3课时  牛顿第二定律

1

4课时  力学单位制

1

5课时  牛顿第三定律

1

6课时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1

7课时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1

章节测试4

1

期中考试 第11周(11.7-11.9

13-15

11.19-

12.5

第五章

曲线运动

1课时  曲线运动

1

2课时  平抛运动

1

3课时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1

4课时  圆周运动

1

5课时  向心加速度

1

6课时  向心力

1

7课时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1

章节测试5

1

15-17

12.6-

12.23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1课时  行星的运动

1

2课时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1

3课时  万有引力定律

1

4课时  万有引力定律的成就

1

5课时  宇宙航行

1

6课时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1

章节测试6

1

第二次月考 第16周(12.12-12.14

18-21

12.24-

1.22

复习备考

1课时  直线运动(一)

1

2课时  直线运动(二)

1

3课时  相互作用(一)

1

4课时  相互作用(二)

1

5课时  牛顿运动定律(一)

1

6课时  牛顿运动定律(二)

1

套题训练

6

期末考试 第22周(1.23-1.25

 

4)建议选用教辅:根据班级层次,分别选用导学案和作业规划ABC层次。

2.      课程开发:

   课程包括力学,电磁学和实验物理。以下以选修3-13-2为例,形成的课程纲要如下:

《高二物理》3-13-2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课程

开发教师:丁超伟、丁明廷、任江帆、王蕾、周峻魏

授课时间:75课时(仅为新授课时间,不包括各次考试复习备考时间)

授课对象:高二全体理科学生

【课程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2.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能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

3.知道点电荷,体会科学研究中的理想模型方法。知道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4.了解静电场,初步了解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理解电场强度。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

5.知道电势能、电势、理解电势差。了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6.观察常见电容器的构造,了解电容器的电容。举例说明电容器在技术中的应用。

7.观察并尝试识别常见的电路元器件,初步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8.初步了解多用表的原理。学会使用多用表。

9.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电阻定律。

10.道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理解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11.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12.知道焦耳定律,了解焦耳定律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13.通过实验,观察门电路的基本作用。初步了解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14.初步了解集成电路的作用。关注我国集成电路以及元器件研究的发展情况。

15.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关注与磁相关的现代技术发展。。

16.了解磁场,知道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

17.学会判断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方向。

18.会判断安培力的方向,和计算安培力的大小。

19.会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和计算洛伦兹力的大小。

20、认识电磁现象的研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1、收集资料,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2、通过实验,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举例说明电磁感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3、通过探究,理解楞次定律。理解法拉利电磁感应定律。

24、通过实验,了解自感现象和涡流现象。举例说明自感现象和涡流现象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5、知道交变电流,能用函数表达式和图像描述交变电流。

26、通过实验,了解电容和电感对交变电流的导通和阻碍作用。

27、通过实验,探究变压器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28、了解从变电站到用户的过程,知道远距离输电利用高电压的道理

29、知道非电学量转化为电学量的技术意义。

30、通过实验,知道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1、列举传感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一周(827-92号)

分班考试试卷点评及高一知识总结回顾5课时

第二周(93-99号)

第一章  静电场  

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1课时)

2、库仑定律  1课时)

3、电场强度  2课时)

习题课  1课时)

第三周(910-916号)

4、电势能和电势(2课时)

5、电势差   1课时)

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1课时)

7、静电现象的应用  1课时)

第四周(917-923号)

8、电容器的电容  1课时)

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2课时)

10.单元检测 (限时训练)      1课时

11.讲评单元检测      1课时

第五周(924-930号)

第一次月考

第六周(101-107号)

中秋节、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108-1014号)

评讲月考考卷     1课时

第二章  恒定电流

1、电源和电流  1课时)

2、电动势   1课时)

3、欧姆定律  1课时)

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课时)

第八周(1015-1021号)

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课时)

补、长度的测量   1课时)

实验:测定金属电阻率(1课时)

5、焦耳定律  1课时)

6、导体的电阻  1课时)

第九周(1022-1028号)

7、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2课时)

8、多用电表的原理  1课时)

9、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1课时)

10、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课时)

第十周(1029-114号)

11、简单的逻辑电路  1课时)

第三章  磁场

1、磁现象和磁场  1课时)

2、磁感应强度  1课时)

3、几种常见的磁场   1课时)

4、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1课时)

第十一周(115-1111号)

*.   期中考试备考

*.   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1112-1118号)

*.   讲评、分析期中考试试卷      1课时

5、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1课时)

6、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2课时)

*.   单元检测 (限时训练)      1课时

第十三周(1119-1125号)

*.   讲评单元检测      2课时

第四章  电磁感应

1划时代的发现  1课时)

2、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1课时)

3、楞次定律   1课时)

第十四周(1126-122号)

3、楞次定律   1课时)

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课时)

5、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种情况(1课时)

6、互感和自感(1课时)

第十五周(123-129号)

7、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1课时)

*.   单元检测 (限时训练)      2课时

*.   讲评单元检测      2课时

第十六周(1210-1216号)

第二次月考备考及考试

第十七周(1217-1223号)

月考试卷讲评及总结(1课时)

第五章  交变电流

1、交变电流(1课时)

2、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1课时)

3、电容和电感对交变电流的影响(1课时)

4、变压器(1课时)

第十八周(1224-1230号)

4、变压器(1课时)

5、电能的输送(1课时)

*.   单元检测 (限时训练)      2课时

*.   讲评单元检测     1课时

第十九周(1231-元月6号)

*.   讲评单元检测     1课时

第六章   传感器及简单应用

1、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1课时)

2、传感器的应用(1课时)

3、实验:传感器的应用(1课时)

*.   测试讲评单元检测     1课时)

第二十周(元月7-元月13号)

期末复习备考

第二十一周(元月14-元月20号)

期末复习备考

第二十二周(元月21-元月27号)

期末备考及期末考试

第二十三周(元月28-23号)

期末考试及试卷讲评

【课程实施建议】

(一)              教学策略:

改变强调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做法,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通过有效的参与,获得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并产生乐于学习的情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发展。

(二)              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系统,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授课方式启发学生学习。

(三)              学习方式:

利用导学案,采用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

(四)              课外延伸:

利用开办物理竞赛班、假期开展研究性课题等方式进行延伸

【课程评价】

1.过程性评价(出勤、课堂纪律、课堂活动参与情况、作业等)

2.终结性评价(中考、末考)

3.课堂教学:

教学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主线,以任务为驱动,以课堂评价为激励,从而优化教学各个环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当前主要的问题是问题设计的层次不够清楚,课堂评价方式单一,与课时教学目标不一致,因此我们将集中开展问题分层设计验收,形成学习问题库,并对课堂评价进行研究,逐渐形成多元评价体系。

4.学科质量:

高三的高考,高二的学业水平考试,物理竞赛在同层次学校中名列前茅。

五.校本教研

1.      教研制度:

每周固定的大教研和小教研活动;不定期听评课。

大教研:整个学科组成员参与,改变一人讲,一人评的模式。

小教研:相同课时的教师之间对每一课时教学的交流探讨。

2.      教研内容:

  课程标准落实

  考试评价与课程目标的一致性

  课堂评价体系建立

  “课堂学习问题”分层设计

  物理知识的教育价值研究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研究

3.      教研方法:

个人反思,同伴交流,师徒结对,校外听课

4.      教研成果:

①要求物理组的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三年中完成区、市级及市级以上课题23个,通过课题研究培养物理教师,出一点研究成果。课题立足于提高课堂实效、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品质,建设校本课程资源等方面。

②要求教师在教学之余,积极总结,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争取三年中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0篇以上(人均2篇以上),力争有一些文章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保证每人每年至少有一篇论文在区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

六.知识管理

1.      科组档案:

姓名

年龄

教龄

继续教育

优质课

论文

 

 

 

 

 

 

 

 

 

 

 

 

 

 

 

 

 

 

2.业务档案:

①物理教师学习资源库

②精品课件资源库

③课时学习问题设计库

④作业设计库

⑤考试题库

⑥组内教师优秀论文库

2.      宣传推介:

将学科建设成果通过网站形式展示,加强对外交流。

七.特色建设

1.      特色项目:

高级教师接待日活动,搭建教师交流平台—每周固定半天时间由高级教师和有需要的年轻教师进行交流,促进年轻教师专业发展,提升高级教师自我价值。

物理研究性学习—选取生活典型现象,通过物理实验,给于科学解释,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0141027

 

版权所有:郑州市回民高级中学 豫ICP备15024597号-1
地址:郑州市城北路4号 邮编:450000 电话:0371-66316328 电子信箱:zzhz06@163.com 官方微信号:zzshmzx
教育专项备案:2010010030044 网站维护:教务处信息中心 电话:0371-66345696